中文科的學與教有感

各位同學,對於以下在公開考試中出現的情況,你會感到可笑吧﹗

去屆會考生讓周星馳「榮升」古人,他在電影《少林足球》中的對白 : 「做人如果無夢想,同條鹹魚有乜分別?」也「升格」成金句。還有,二千多年前的孔子「返老還童」,成為自己第二十代,只得四歲的小孫子孔融,讓梨給兄長吃﹗

各位家長,以下學生的經歷,你不想發生在自己子女身上吧﹗

面對死亡之卷 ( 卷一 ) ,部份同學只能無奈地鬥低分,自嘲一番。寫作 ( 卷二 ) 時,有同學為求文章立意必須有文化元素,引用古語,而扭曲了全文內容佈局;更嚴重的是審題欠準,導致全軍覆沒。做綜合卷 ( 舊制卷五,新制卷三 ) ,有同學連實用文格式也混淆不清,難以取得高分。進行小組討論 ( 卷四 ) ,有同學思緒混亂,錯誤引用資料。

各位老師,以下學生的學習方法,我們不是都覺得有點諷刺嗎?

學期初,有舊生送我一本補習社名師天書,當中羅列了大堆詞語、古語諺語,供考生考試前背誦。舊中文課程只考數十篇範文,學生只與「?精」、「天書」為伴而惹來改革呼聲,到今天中文課程以能力為本,非讀了幾本教科書便可應考,同學還是要擁抱「天書」,視為「水泡」。

在高中出現以上情況,或許是因為兩屆文憑試下來,同學們都看到中文科重要,但當中蘊含中國文學與文化的元素,又非能一蹴即就,學生心急如焚之下,唯有?動短期記憶,囫圇吞棗,記下一大堆詞語金句,走進試場。但其成效有多大?可想而知﹗

說實在的,我們都知語文能力要長久累積,我們在初中為學生安排補充教材、詩文背誦、暑期作業;在測考中重考精彩範文,鞏固基礎;在

高中課程,測考中加入經典範文、指定文學閱讀書等,都是希望同學在長期浸淫中,累積沉澱。

或者有人會問,課程中加入典範文章無可厚非,但作為測考重點,豈非與公開考試相違背?要知道,能力遷移必先有基本功。公開考試考的是讀寫聽說的應用,以及文化素養,而學校的施教,則須透過合適的教材作反復訓練。

課程是安排了,但成效如何還要看同學的取態。例如,測考範文,可否不再有學生以公開考試不考範文而拒?付出?初中詩文背誦,可否不再是平日門可羅雀,到死線將近,又有學生佔?排位,為求分數而發揮短期記憶?撰寫讀書報告,可否不再是學生想抄,老師防抄的角力遊戲?

其實,我校總有孜孜不倦的學子,令教師感到鼓舞。近期,我喜見有學生自發撰寫自學筆記、參加校際詩文背默大賽、校內舉辦的文言文研習班超額報名。我們中文老師,期望這些正面的學習風氣,能開花結果。

中文科課程涵蓋九大範疇︰讀、寫、聽、說、文學、文化、品德情意、自學能力、思維能力,這?非一時三刻能完全掌握好的,但各位同學,你們都有六年時間,與我們老師一起,向著我們共同的願景邁進︰當你們進入考場,可以信手拈來,揮灑自如。更重要的是,你們擁有穩固的語文基礎,助你終身學習;有中華文化的精髓長伴心靈,在人慾橫流,價值觀混淆的社會,伴你?航。

讓我們師生一起,為中國語文科的美好願景共同努力﹗